明年预计有5.5万亿元实际到期债券—— 债市信用风险增加须严防
发布时间:2016/12/12 阅读:1348

时间:2016-12-07 来源:中国经济网

        近日,博源集团超短融实质性违约,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持续发酵。中诚信国际统计数据显示,自2014年第一只债券违约起,约两年半时间,债券市场已经累积的违约只数达到85只,违约的总金额超过370亿元。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,2017年,债市违约事件或将持续,同时,信用风险的分化态势将更加明显。

信用风险持续暴露
        中国债市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,都是零违约率,然而自2014年开始,违约事件开始出现。2016年,债市违约率继续攀升。“按照发行规模主体计算,公募市场年度的违约率从2014年的0.07%上升到2015年的0.45%;2016年11月底,违约率进一步上升至0.56%。”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闫衍说。
        “从民营企业违约,蔓延到国有企业违约,甚至一些央企也出现了违约现象。当前,信用违约事件正呈现加速爆发、多点多元的特点。”中诚信国际总经理张英杰认为。
        从国际层面看,经济下行周期中,债市违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。在2007年至2011年的次贷危机期间,美国信用市场的违约率从0.49%上升到5.71%。“就目前的中国市场来看,总体的违约风险相对有限,系统性风险仍然可控。”闫衍认为。
        不可否认,信用风险持续暴露会对资本市场造成一定冲击,一级市场发行难度加大,发行人融资难度提高,二级市场信用利差走高,持有人债券价格缩水。但另一方面,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,信用风险反而得以释放,信用风险定价将更加客观、真实。从长期看,市场的理性回归,对市场参与者而言是利好。
        “那些没有竞争实力、没有资源优势的主体发行的债券,信用利差将会大幅攀升,风险溢价将会提升。”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用主管刘小平说。

过剩行业仍是违约重灾区
        2017年,债务偿还将面临不小挑战。据估计,明年将有4.3万亿元债券到期,如果考虑到期间不断有新的短融、超短融发行和到期,债市实际到期规模可能会超过5.5万亿元。
        相比于被市场称为“信用违约元年”的2014年,只有2.6万亿余元债券到期。这种情况下,2017年信用环境难以出现实质性改善,市场潜在的违约风险可能还会持续出现。在刚刚举行的“2017年中国市场信用风险年会”上,不少业内专家这样认为。
        值得注意的是,那些处在不同行业、拥有不同实力的企业间的信用风险,分化特征将更为明显。闫衍分析认为,“从大部类来看,平台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呈现两极分化,目前仅城投债未发生违约,相对于产业而言,违约的风险较小。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,钢铁、有色、煤炭、化工、装备制造等产能过剩行业仍是违约和级别下调的重灾区”。
        对于处于产能过剩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来说,信用基本面有望得到改善。刘小平认为,在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,产业内未来的信用风险分化仍然是持续的,特别是在过剩产能里,过剩产能的龙头会受益于去产能和去杠杆的机制,它的信用基本面是要受益的。
       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,刘小平认为,该行业的周期性较为明显,特别是国庆长假前后开始的新一轮政策调控,直接影响了相关企业融资难易程度,如果调控持续时间过长,一些资质较差的房地产企业再融资能力将面临考验;相对而言,对优质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。因此地产债信用风险也将分化。
        张英杰也认为,信用风险分化,将成为明年债市的典型特征之一。

以改革创新防风险
        “今年以来,国际环境复杂多变,黑天鹅事件频发,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叠加使宏观经济出现波动,如何防控相关的信用风险,需要业内共同努力。”穆迪董事总经理、亚太区主管叶敏表示。
        中诚信集团董事长、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认为,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筑底企稳阶段,与此同时,债务违约风险在不断累积,在这样的背景下,应当把着力点放到防风险上,这其中,改革在债务风险的化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        毛振华认为,债市是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,而我国债务风险来源之一就是巨量货币投放。对此,应当建立蓄水池机制。“而且应当寻找到那些适宜但尚未货币化的领域,如房贷资产等,开展证券化,吸纳货币供给。”他说。
        张英杰认为,随着改革的深入,部分国有企业受国家信用的支持力度会下降,形成短期冲击。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,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、去杠杆等途径,一些抗周期性、成长性好的企业将浮现出来,个体信用反而会得到加强。总体来看,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,有利于优质企业信用水平的提升。事实上,民营企业的蜕变正是如此,一些民营企业经过近年来的市场洗礼,一些落后企业已经出清,另一部分企业则通过重整获得了更好的现金流,从而拥有更好的信用水平。
        金融工具的创新,也有助于信用风险的防范。作为信用风险对冲工具,今年下半年,CDS(信用违约互换)在我国正式推出,为投资者手中的债券加了一道保险。通过购买CDS合约,在债券发生信用违约时,持有者将会获得约定的补偿,从而有效降低债券持有者的风险,一些金融机构已经陆续开展此类交易。随着越来越多金融创新产品的应用和完善,信用风险链条将得到更好地补充,资本市场也会愈加完善。(原标题:明年预计有5.5万亿元实际到期债券—— 债市信用风险增加须严防)

 
 
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 
友情链接:  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  |   赛弥斯信用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   |   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   |  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   |  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  |  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  |   中国人民银行   |  
公司电话:010-50903886/010-56242785   
公司地址: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院3号楼306室    公司邮箱:creditcn@creditcn.com
北京中贸远大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2015 版权所有   京ICP证060134号 京ICP备12012831号-4 Copyright 2015 Auto Parts All Right Reserved